張語屏(Cait Chang)是一名獨立記者及企畫者,曾在數位出版、新聞媒體、教育體系經驗,目前關心人文社會及閱讀書寫議題,也是《倡議家》、《社企流》等特約編輯,同時也催生《植未來》網站,並為共筆作者——執筆報導與評析台灣農業及蔬菜產業在美援時期前後的歷史脈絡,試圖挖掘影響現在蔬菜產業的關鍵因素。
- 飲食產業
- 地景故事
- 產業永續
- 台灣各地擁有特有食材與地方文化,不僅創造地方經濟,也有許多在此生活和工作的人努力付出,在炫爛的建設發展之外,關心地方農業,更能感受最真切的生活感。
- 只要你關心食材來源,吃下肚的東西安不安全、對環境是否造成污染,其實也與農業工作者的用心及個人健康與福利習習相關,當生產者受到關心與監督,就會願意更看顧食材與環境。
- 產業政策對經濟和產品價格影響甚鉅,這些也都是「食的背景」,就會與你我切身相關。
- 當全球政府與企業都在高舉「永續」旗幟,訴說著CSR到ESG的理想,打著碳排放的計算機,但是我們關心的應該是「如何降低傷害、降低污染」,而不只是「碳匯將能抵換多少」減少碳稅,否則台灣農業要在2040年就想達成2050年的淨零碳排,就是歷史重演,都是烏托邦口號政策。
- 《迫切的危機 飲食產業的歸零大挑戰 》獲得「2023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專題報導獎」優勝、入圍「2023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」。
- 《沒有蚵仔的蚵仔寮 梓官小漁村》入圍2023年曾虛白新聞獎。
- 《魚塭上的電廠到底是共生還是共爭》,入圍2022年「吳舜文深度報導獎網路組」。
- 於倫敦《Monocle》 Cafe工作散策,同時擔任英國飲食專欄特派記者。
- 規劃大5城鎮的跨域工作坊活動,同時提供天下雜誌微笑台灣旅人專欄文章。
- 企畫製作「跨國閱讀者」《The Reader’s Caitlog》Podcast(中英內容)。
- 超過500篇文章、50部專題,請見此連結。
若您想與我聯繫,請@gmail.com前加上帳號:caitch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