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頻繁聽到因為吃冰、越式法國麵包吃出食物中毒者次數增加,雖然不是只有單一個案,但為數眾多患者進醫院的是7月在高雄一家六合路的冰店,另一則是8月在桃園的越式法國麵包,超過340個人因為類似食品中毒症狀,有拉肚子、嘔吐、發燒等不同症狀。而這些大多都是受到腸桿菌科感染,一般健康人體還能應付,但像這些嚴重案例,表示已是特洛依大軍等級,嚴重侵害人體腸道。
感同身受的食物中毒經驗
幾年前曾在國外因為吃了炸魚薯條而食物中毒,理應因高溫油炸後不易有問題,但還記得,我還有狗鼻子稱號,當餐點一上桌,立刻聞到一絲魚腥味,但並未順從直覺、而吃下肚,用完魚腥炸魚薯條,當晚約11點時,我在家開始發寒冒冷汗,不斷前往廁所,上下都吐,無法動彈、沒有思緒能力至少有5天,工作也一切停擺,所幸有房東細心就近照料,頭3天為我準備蔬菜清湯,和一小塊麵包,後2天我才能稍微爬下床,判斷就是那條魚或作業環境出了問題。
外食只能把身體健康全權交給別人?
若有過這樣經驗的你我,更能感同身受這樣的食安事件。由於出門在外,我們不一定能夠清楚看見所有廚房備料環境與情形,消費者只能把健康全權交給業者,因此,我們需要重視起外出用餐的選擇。
觀察從內到外的環境、人員整潔與手套 都是衛生安全指標
如果你也有過一點餐廳廚房訓練,多少能夠察覺一絲端倪,所以我這幾年也已多在家烹調,若外出用餐、外帶食用時,會儘量留意和觀察,其他看不到的,只能交給業者良心。以下分享5項觀察重點,也許可提供你下次外食時,多看一眼的參考:
- 環境:首要印入眼簾的就是整體環境。若是一般街邊小吃或店面,從外到內有無積水、垃圾桶周遭有無蚊蠅、打掃清潔用品髒亂且沾滿黑漬;若是以紙筆點餐,是否感覺過份黏膩,若以上皆有,就是第一警訊。
- 人員整潔與手套無更換:餐廳服務人員及煮食的工作者的整潔度,其實更應在意頻繁碰觸食材的雙手。若是單純在處理單一生食或熟食食材,最好能戴上食品級手套,雖然有戴比較放心,但我經常看到像是炒飯類的餐點,料理者通常會逐步放進食材後,碰生的又碰熟的,還一邊切起別人的熱食,一路都用同副手套,這時就是第2警訊。
- 觸碰垃圾後的雙手:通常正午和傍晚容易遇到垃圾車來時,料理人員有時會臨時衝出去丟垃圾,我常看到帶著料理手套、拿著大包小包垃圾出去,我祈求他回來會丟掉手套(沒戴的我祈求他洗手),但大多數則是丟完垃圾回來繼續料理,讓我心一沈,因此曾有幾次臨時喊卡轉身離開、或是忍痛丟棄已點的餐點。
- 料理台與砧板:通常外食者可看到在料理台上的食材是否散亂、砧板是否有不明液體、生熟食的刀子和砧板是否分開等,也是你我一眼能觀察到。
- 廁所與鄰近空間整潔度:若你有進入餐廳的廁所,其實也是很好的觀察,因為除了能窺見鄰近的備料廚房、放餐具的空間,察覺是否有異味或髒亂之餘,乾淨整潔的廁所通常也是很好的指標。
冰品飲品只能交給有良心業者 但從冷藏空間可窺見一二
夏天就是得吃刨冰的話,較難以上面5點來概略,除非有店家是主打乾淨水源製冰的品牌形象,否則大多一般刨冰或雪花冰等冰磚,大多委託製造業者,這時就得把腸胃交給店家和業者良心。不過冰品餡料,多少能從冷藏空間和環境來察覺。我曾在台南吃水果冰,但看到冷藏空間像是冷度不足、一直冒水珠,果然上桌的水果冰臭酸味四溢,雖然還是吃了2口(第1口吃薏仁、第2口吐出來),只好棄冰逃逸。
相信在台灣的餐廳至少都會有1人取得食品衛生安全管理的訓練證書,但因為缺工及流動率頻繁,是否能夠實質提供教育訓練,其實不得而知。期盼愈來愈多人能一起重視與鼓勵重視食品衛生的店家、餐飲業者也要落實合格的作業流程,減少消費者健康受損的風險。